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NBA:高铁搓脚妹-傅利叶提出下个十年战略,CEO顾捷:机器人要有温度,要用实际价值来定义形态
“人形机器人,其技术本质上也是在解决‘人和机器怎么相处’这个核心命题。”
5月9日,在上海具身智能独角兽傅利叶的十周年庆暨首届具身智能生态峰会上,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体会,并提出了立足康养、聚焦交互、服务于人的下一个十年核心战略。
顾捷表示,傅利叶要做的,是最懂交互、最有温度的机器人,“机器人是能够去照顾人的,是最终要服务到人的,无论是陪伴,还是枯燥的康复训练,还是终究有一天的进入家庭、进入各种各样的场景,机器人一定是要有温度的,会和人类一起交互的。”
顾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交互性和温度,用英文表述是“human”,更准确地说是以人为本。在很多生产制造过程中,其实并不太需要与零件、工件进行大量复杂的交互。
未来的机器人需要能够真正帮助到人,需要具备感知能力,感知环境、人类的需求以及周边的情绪,然后利用现在的大模型AI技术进行思考,最后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与其他一些行业在技术路线上存在差异。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
顾捷强调,傅利叶一边做康复一边做人形,二者并不冲突,反而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
他表示,傅利叶并不是简单地分为康复板块和人形板块,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具身智能赛道。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占比在未来会发生变化,并且会有各种不同形态的机器人立项研发。以前大家看到的可能是穿戴型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它们穿在人的身上,还有一些类似手臂的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训练。而人形机器人是个很好的交互场景,可以与患者进行很多有价值的交互,比如陪着患者做康复运动训练等,“未来机器人的形态种类会比较多,不会单纯地按照人形和非人形来分类,而是根据产品的实际价值和效率来定义其形态和功能”。
傅利叶于2015年在上海张江成立,起家时便着手于康复机器人领域,目前业务涵盖人形机器人核心业务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公司的GRx系列人形机器人目前已推出GR-1和GR-2两款机型,覆盖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应用场景,此前还发布了小尺寸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也是其首款开源的人形机器人。今年1月,傅利叶完成新一轮融资,E系列融资⾦额合计近8亿元。
顾捷此前也曾提出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六边形”标准——运动智能、灵巧作业、认知智能、仿生设计、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应用六个维度。
对于如何来实现上述十年战略目标,顾捷表示,要分三部分来进行优化迭代。首先要让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更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在传感感知层面进行布局。而在思考层面,要与大模型公司合作,并自研与运动控制功能相关的小脑模型,让机器人具备很好的运动能力。此外,在技术战略上,顾捷强调要把机器人的执行部分做好,自研的执行器需要在更小的尺寸下提升更大的力量,不断增强执行能力。
据顾捷透露,傅利叶目前具有具身功能的机器人数量已达数千台,在3000多家医院完成了部署、使用以及长期的体系建设。
活动现场,傅利叶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举行了“具身智能康复港”揭牌仪式,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康复医疗场景的应用标准建设、康复方案共创、科研攻关等展开全面合作,致力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
同时,傅利叶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优势互补,开展联合研发、人才培养与场景共建;傅利叶还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具身智能技术在康复医疗和产业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