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的危机公关,原来这么多处理流程
品牌危机可大可小,一般危机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短期销售下滑,重大危机会导致长期的衰退和失败。在
危机处置中,涉事主体以化危为机、修复形象为上,以平息舆论、化危为安为中,以触发次生舆情、甚至推动事件进一步发酵为下。涉事主体只要处理得当,负面舆情就存在被“逆转”的可能。
危机公关大致处理流程:
1:舆情收集,厘清线索(搞明白为什么“起火”) 2:根据真实信息制定策略及执行方案(想明白怎么“救火”)
3:分工协作地多方执行(紧急操作执行“救火”任务)
4:关注后续舆情长期洗白(火灾现场的善后工作)
一、舆情收集,厘清线索
当危机的讯号传来,公关部基本上就开始迅速开展协同工作了,有的会去查清危机来源,有的负责媒体方的报道,看看主流和头部媒体的报道量和转载情况,有的会去看各个社交媒体对于事件的评价和搜索量,有的会打开舆情检索后台去查找关键词和相关词,去看下整个事件的舆情走向。
沟通工作,公关危机如果来自于内部,比如自家产品质量,就该赶紧沟通相关负责人,还需要进行信息判断,因为对方可能怕担责隐瞒信息,所以在沟通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套出”真话,保证内部信息的真实可靠。
最后根据舆情报告和其他真实信息,才能进行第二步。
二、根据真实信息制定策略及执行方案
情况属性型:如果确定危机来源消息属实,那最好的、也是最稳妥的方式就是真诚致歉,并迅速拿出补救措施,比如赔偿、比如产品召回等应对措。及时、诚恳、歉意、示软、改正是这种类型危机公关中的五个关键词。
与事实不符型:这种事实不符可能是由于媒体或者大众产生了认知错误,或者对实际情况加以夸大,说白了,都属于“误解”,那么这种反而是相对好处理的。多渠道、多平台的发出辟谣声明即可,以精炼简基本上都能让危机迅速平息。
恶意谣言型:谣言不可怕,最怕的是“带有恶意”的谣言,这时候你就需要去甄别恶意的来源,去搞清楚为什么要“黑”你,找到这个深层原因,再去辟谣,才是明智的。
公关最忌讳的一点就是站在大众的对立面,比如联想,花式怼网友,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这是公关从来不会去做的事情,去理解大众愤怒、失望、心痛、不安等情绪落点,才能拿出对应的平息方法,这是危机公共最基本的逻辑。不要与大众互怼,以守为攻,就算是大众误解了,就算自身品牌没有做错,那也要克制情绪,去真诚表达,在公关面前,个人情绪是需要无条件放弃的。